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幸福来敲门” ——万年以“党建+幸福托老所”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时间:2019-12-16 00:58 浏览:

  本报记者   陈华英  孔臻   “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人家!现在养老服务越来越好,我们农村老人很幸福!”初冬时节,在万年县珠田乡坪山村托老所,78岁的张雪娇开心地对记者说。

  养老难,最难的是农村。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面临着难解的困境。万年县抓住农村养老这个基层群众最大的“痛点”,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置于我们党初心与使命的宏大格局下去思考,以“党建+”引领破解农村养老问题,创新性建起“集体建所、自我保障、互助服务”模式的农村托老所,全面破解村(居)“养老难”问题,积极打造托老样板工程,为广大老年人开启了幸福之门。

  从“倚墙头晒日头”到有了“快乐大本营”

  ——新型互助托老所撑起农村养老新天地 

  “儿亲女亲共产党最亲,山长水长好日子更长”,走进珠田乡坪山村托老所,墙上鲜红的宣传画映衬着张张开心的笑脸。休息室、阅览室、娱乐室一应俱全,老人们三三两两在这唠嗑、下棋、打牌、午休。红烧鸡、清蒸鲈鱼、西红柿炒鸡蛋……餐厅小黑板上写着当日供应的菜式,品种丰富营养全面。

  今年以来,万年县在“党建+”引领下,由县财政给予每个托老所8万元开办经费、3万元运营经费,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次性投入,以村为单位,打造集用餐、休息、医疗、娱乐为一体的实用型养老服务中心。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只要通过政府统一提供的免费体检,每天只需缴纳8元左右的费用,就可在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享受以一日三餐为基础的全方位服务。

  院中建设了木质休闲长廊、沿墙加装了扶手……裴梅镇檀树村康乐寿托老所建设注重细节,这里显得格外舒适安乐,村里90%的老人加入了托老所。  

  吴玉秀老人患有弱视,儿女又不在身边。“以前一日三餐全靠女儿送饭。今年7月来到托老所,每天三餐一个月才240元,碰到天气不好出门不便,这里的老伙伴就轮流给我送饭,生活的困难全部解决了。”听说记者采访,正在休闲长廊和伙伴们聊天的她接过话头。

  “原先农村老人没地方去,特别是留守老人,只能‘倚墙头晒日头’,现在建起幸福托老所,功能完善,服务贴心,非常受欢迎。”万年县副县长陈光辉介绍说,政府依托公益性岗位设置管理员,实现集中度晚年、互助共养老,全县130个行政村已有42家幸福托老所建成运营,实现了12个乡镇全覆盖。

  “离家不离村,空巢变暖巢”

  ——创新社会化养老模式开启助老幸福门 

  生活环境舒适,饮食营养丰富全面,托老所建设运营资金从哪来?该县坚持多元化筹措模式,村级集体经济配套、老人交、乡贤捐、乡镇财政兜底,既减轻了政府财政资金压力,又为托老所长效运营提供了保障。托老所由村党组织牵头、村老年协会具体负责,做到组织建设有保障、具体落实有专人,做好食材采购加工、环境卫生、服务老人等日常工作。

  养老工作就是最大的民生。该县还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同步考核,推进幸福托老所建设。为了建好托老所,坪山村精心谋划,利用原村委会旧址建起了托老所。这是个处在村庄核心位置的场所,便于老人开展互助服务,深得老人们喜欢,真正实现了农村老人“养好老,好养老”。

  “党建+”的创新模式给托老所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各村以老党员为主体,在托老所成立互助服务组、卫生监督组等,让村民时时处处能体会党的关爱和温暖。70岁的老党员韩传洋本是坪上村老年协会会长,托老所建成后,他与村民王美凤结对互助。不久前,王美凤腿脚受伤,老韩就每天骑着自己的电瓶车为她送餐。

  依托“党建+”的力量,该县鼓励各乡镇整合资源和力量,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村民理事会、农村“五老”人员等自主管理作用,鼓励农村留守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营造出浓浓的敬老孝老氛围。歌舞团送戏下乡、健身爱好者传授养生知识、志愿者上门服务……社会各界也给予托老所无尽关爱,让老人们在托老所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如此,乡村医生还为每个老人制定了健康档案,村卫生室医生定期入户走访,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医疗服务,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

  “基层党组织是推磨的杆、耕田的犁、压秤的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农村养老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着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的人心向背。”珠田乡党委书记梁玥对此颇有感触。

  “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

  ——拓展居家服务能力提升幸福指数

  每天一大早,汪家坑边村托老所的厨师刘红梅就赶到所里为老人做早餐。刘红梅是本村村民。“这些老人往常一个人吃饭几乎都是凑合着吃。现在来到托老所,他们想吃啥跟我说,我就依据他们的口味做,讲究荤素搭配,这样对他们健康有利。”当日的午餐原本是辣椒炒肉搭配鸡蛋汤,但因老人反映想吃点清淡的,刘红梅把它换成了冬瓜炖排骨。

  区区三餐饭,内有大乾坤。为让老人吃饱吃好,托老所不仅专门配备当地有经验的厨师,还请专人采购绿色食材。“每天在这里吃饭,价格便宜实惠,孩子们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不用再担心我们的生活了。”80岁老人刘盛功对记者说。

  托老所还注重智能化建设。为让入住老人子女放心,托老所里安装了监控视频系统,并和电信部门合作推出“小翼管家”APP,方便他们实时查看家里老人情况。在手机上打开这个APP,坐在自家客厅村民张玉看到母亲正在所里和其他老人聊天。此外,该所还在网上社交平台开设了“亲情聊天室”、“亲情微信群”,便于老人和子女沟通。

  “养老服务是一个专业领域,需要政府主导,但要提高服务水平,必须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和专业人员参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新思路来解决‘老’问题。”梁玥介绍,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培育扶持,托老服务逐步从政府为主转变为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如今,托老所已经成为农村老人们就地抱团养老的乐园,“日托夜归”式的养老模式最大化地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指数,实现了“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