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让城乡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信州内外兼修提升城乡品质

时间:2020-12-05 03:29 浏览:

     缪慧 本报记者 陈绍鹏   品质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象征,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 

  从城市门户到里弄小巷,从广场公园到农家院落,从标志建筑到乡村一隅……当下,一项内外兼修的城乡品质提升工程正悄然改变信州的城乡面貌。

  增绿造景,释放生态红利

  “自从小区改造后,家门口有了小游园,没事我就喜欢下楼转转。”家住沽塘公园附近的王兰女士带着孩子在楼下小游园里玩,十分悠闲。

  近年来,信州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与城市发展需求结合理念,见缝插绿,处处布景,一个个小游园出现在居民的房前屋后。今年新增和改造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36处,美化箱体1900㎡、围墙彩绘1.5万㎡,增绿覆绿7万多㎡。在中心城区,每个游园都有主题,每个游园都充盈文化基因,所有的游园系统已然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丰溪大桥是城区景观桥梁之一,三江南岸景观改造完成后,桥与岸成为三江片区主要散步休闲区域,但桥下环境脏乱、影响美观。为了让景观桥更美,信州区对桥底进行化朽为奇的改造,让风景在桥底延伸,使之成为群众消暑纳凉好去处。

  一系列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生态改造项目,将信州区的绿色资源真正变成百姓的生态红利。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齐全的配套设施获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环境整治,提升生活品质

  信州区落实好“净化”“序化”“美化”三大行动,坚持“规划、改造、建设、管理”四轮驱动,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大美上饶”的信州样板,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在城市,全面推进“去杂乱、补短板、强弱项”和“城市双修”,实施 “十大提升战役”,推进大大小小项目542个,极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创国卫期间,信州区累计投入10亿元,推进40个水体治理、43个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整治、23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提升改造、289个住宅小区整治、440千米管线整治、657条里弄小巷改造(整治)以及1.6万平方米店招门楣改造以及创国卫改造项目1000余个。

  在农村,以秀美乡村建设为契机,重点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心打造了5个秀美乡村精品点,成为全市样板点;大力开展“七改三网”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投入2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取消土葬,火化率达100%;实施“四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实现“房好看、地干净、殡生态、路成绿、景优美”。

  2019年,该区荣获了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县级第一名的成绩。

  文明创建,彰显城乡魅力

  信州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外“塑形”的基础上,坚持内“铸魂”,铸好文明之魂、文化之魂,推动信州从“面子”到“里子”,实现巨大变化。

  行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一步一景,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了,道路两边的车辆停放有序了,过马路闯红灯的人少了,无不让人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在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抵制大操大办,“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如火如荼。

  该区坚持宣传引领、综合执法、重拳“治陋”、志愿服务组合推进,不断压缩不文明、不卫生行为习惯的空间。与此同时,信州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聚焦群众需求,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站就建在哪里”、“哪里群众多,文明实践站就在哪里建”的理念,创新创造、因地制宜打造“可爱、可用、可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中心、10个实践所和165个实践站;成立志愿者队伍128支,开展各类新文明实践活动2180多场(次),服务群众近4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