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陈塘农民“一带一路”闯市场

时间:2019-10-07 03:04 浏览:

康仁辉 本报记者 姜迪飞 方子健   8月1日,上午10时许,一辆满载着空调被、枕套等家纺产品的货柜车从弋阳中畈的陈塘村出发。一个小时后,它将抵达上饶无水港,三天后到达宁波港,14天后,这些产品将出现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上。

  这些产品是江西诗梦家纺有限公司生产的。江西诗梦家纺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陈塘村,企业老板是陈塘村的农民黄林中,而工人则全部是村里的普通村民。

  “我们的产品直接销往马来西亚。”该公司负责人黄林中告诉记者。黄林中今年43岁,14岁就去浙江义乌闯荡,完成原始积累后,在义乌办起了工厂。15年前,他把家纺生意做到了马来西亚,一步步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获得自营出口权。在饶商回归的大潮中,2019年初,黄林中将生产基地搬回家乡陈塘村,吸纳了8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5人。记者在现场看到,车间生产如火如荼。 “我两个孩子都在马来西亚做销售,现在我们厂里的订单很稳定,客源充足。”黄林中说。据了解,老黄的公司每周有2到3个集装箱出口,预计今年可出口120个集装箱,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创造税收300多万元。

  “厂房是自己的,不用租金,招工也很好招;公司用电量很大,义乌电费每度1.2元,老家只要6角。”黄林中谈到了返乡创业的原因,“老家附近建了上万高速,我的货能够快捷方便地抵达上饶无水港,再通过铁路运到宁波港出口。”

  在老黄这里务工或接单进行来料加工的村民大都为女性,普遍有3000多元的月工资,高的则有7000到8000元,做工的村民近的有本村的,远的有隔壁村的,甚至还有贵溪市白田乡的。村妇们骑着电瓶车,拉货回家进行来料加工已成为陈塘村及周边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跟在义乌比,我现在给的工资没降多少,跟那边差不多。”黄林中说。下一步,他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将贫困人口就业人数提升至50人,力争将出口额扩大至2000万美元。 

  像江西诗梦家纺有限公司这样的出口型扶贫车间和企业,陈塘村还有两家:弋阳县超腾有限公司也拥有自营出口权,原来在天津经营,主要生产地毯,计划8月底投产,产品主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预计缴纳税收200万元,一年出口几百万美元,可解决60余人就业;贫困户花园莲在该村创办了花园莲头花加工厂,吸纳十几位村民就业,从浙江接单做荧光棒、头花等饰品,产品销往国外。

  “我是被乡政府招回来的,证照都是政府帮我办的。政府对我们真是做到了有求必应,及时帮我们排忧解难。”正如黄林中所言,中畈乡政府当好店小二、服务好企业,专门成立工作组帮助企业工厂办理相关手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土地平整、通电、通水、通路、通网等“九通一平”;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教育培训;为引进商户提供租房、招工、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打包式服务。为了帮助家乡的这些企业更好地闯市场,中畈乡还创新体制机制,以财政奖励支持集体经济的方式,激发陈塘村干部招商引资的主观能动性,近期引进一家投资500万美元的巴基斯坦家纺外贸企业;从浙江龙游引进一家年出口达到800万美元的地毯公司,产品主要出口一带一路中东国家。两家企业都即将入驻弋阳县工业园区。外向型经济主体的不断汇聚让陈塘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迈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