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南昌赣江两岸打造科技创新大走廊

时间:2019-01-07 06:22 浏览:

记者14日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的“勇担新使命 共绘新画卷”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近日印发《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目标,到2020年,我省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提高到60%

《方案》明确,我省以构建“一廊两区五城多点”创新区域体系为核心,以健全创新供给体系为支撑,以强化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保障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激发潜在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创新综合实力,推动我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为实现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稳定在50%以上,力争2020年达到53%,保持在全国第二方阵;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幅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区域创新创业生态良好,形成富有活力的政策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10%。

沿赣江南昌段打造两岸科创大走廊

《方案》提出,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沿赣江南昌段打造两岸科创大走廊。东南岸以南昌高新区为主体,突出“产业基地与科技新城”定位,围绕航空、电子信息及应用软件、精密机械制造及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进的创新聚集区;西北岸以赣江新区为主体,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示范区,重点推进产业和科技融合,抓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园等建设。

争创江西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以南昌、新余、景德镇、鹰潭、抚州、吉安、赣州等7个国家高新区为重要支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一核一圈一带”(一核:南昌高新区;一圈:环湖新经济圈;一带:赣南振兴发展示范带)一体化创新格局,做强“一核”、做实“一圈”、做优“一带”,推进高新区提质增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到2020年建设20个左右省级创新型县(市、区)

《方案》提出,推进五大科创城建设,其中,推进南昌航空科创城建设。以南昌航空城为基础,完善与教练机、无人机、高端公务机、大飞机零部件生产相配套的研发体系,建成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高地。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以南昌湾里区江中药谷和桑海产业园为核心,按照“双核驱动、协同发展”的模式,打造中医药产业文化传承高地、创新研发高地、孵化加速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健康服务高地、高端装备研制高地、种植繁育培养高地。

《方案》提出,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深化南昌、景德镇、萍乡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新余、九江、赣州、抚州等市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在全省多点布局。推动县域创新发展,开展全省县域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工作。到2020年,力争建设20个左右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全省10%以上的乡镇建设成为创新型乡镇,为进入创新型省份奠定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

抓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围绕电子信息与新型光电、航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光伏、新能源汽车和锂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前瞻部署一批创新链,实现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每年实施10项重大科技专项,组建20家科技协同创新体,新增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20个国家级人才和团队、认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后端应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围绕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成长性高的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布局,集中资源,重点支持一批有市场推广需求、有产业化前景、能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重点产业领域升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行业优强骨干企业,提升我省制造业重点领域竞争力水平,促进一批产业形成集群发展,为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倍增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到2020年培育5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方案》提出,抓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聚焦新经济以及未来产业,完善独角兽企业成长链条,积极发现、培育1-2家独角兽企业。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实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成长型企业,三年培育瞪羚企业100家,支持瞪羚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每年力促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转为规上企业,200家以上规上企业转为高新技术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实力,提升发展质量。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构建适应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孵化生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到2020年,培育5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实施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高校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支持力度,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持续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建设若干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到2020年,力争1所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

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行动,以组织实施江西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为重点,引领和推动各地各单位实施各类引才育才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注重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带动形成一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到2020年,新增院士1-2名,引进和培养10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院士工作站200家以上。

《方案》还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创新载体建设。推进南昌、景德镇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先行在3个左右设区市、10个左右县(市、区)建设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赣江新区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记者 李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