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爱是付出更是收获 陈芳扎根乡村教书育人

时间:2020-10-26 02:26 浏览:

 陈芳(左二)与家人们一起      “陈老师是我们学校唱歌、读书声音很好听的老师,我们都很喜欢陈老师!”孩子们口中不断称赞的陈老师叫陈芳,毕业于上饶师院中文系,现任教于横峰县龙门畈乡上海收藏希望小学。她放弃了发达地区的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无悔地选择了偏僻的山村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支教教师,选择了与山里的留守孩子为伴。她用爱心驱走了山里孩子的孤独与无助,给他们带来快乐。作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她表示:不会改变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初衷。因为她相信,爱是付出,也是收获。近日,陈芳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家庭”光荣称号。     毅然返乡  站上家乡的三尺讲台     陈芳今年37岁,2002年从上饶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到浙江慈溪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任教。生活过得波澜不惊,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她过得无忧无虑。2006年,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她得知家乡缺少老师,便产生了回家乡边远山区支教的念头。“当时浙江学校的同事都劝我不要回来,一是工资低,再加上在大山里面,信息闭塞。回去后人没老,心就先老了。”回忆起初来时,陈芳笑着说。     朋友、同事的好心并没有动摇陈芳的心。通过返乡参加考试,她顺利成为龙门畈乡一个村完小的教师。“当时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极为落后,教室被县有关部门鉴定为一类危房,几乎是在民房里上课。在她上班的第一天,校长在教师会上分析了学校的师资情况: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普通话不标准,尤其缺少胜任一年级教学的语文教师。”校长钱长青回忆道。当时听到这些,陈芳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教一年级吧!”从此,陈芳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在学生身上。     经过在外地几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陈芳总结了一套教育新方法:人性化管理和愉快教学法,把音乐、美术、游戏活动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在全乡期末会考中,她任教的班级平均分居全乡之首。     走近学生 她体贴得像慈母     教学中,陈芳很快地发现,学校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孩子,他们有着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心理特征:都比较内向孤僻,与人交流有障碍。“在我的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朵盛开的花儿。”陈芳把爱倾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她经常有针对性地利用周记与孩子们交流,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     “陈老师还买了电脑和数码相机,通过网络让我和在外地打工的爸妈联系。”班上的同学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陈芳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电脑视频让孩子和家长进行聊天。如今在她的QQ好友名单中,绝大多数是孩子家长。几年下来,陈芳也记不清和孩子家长有过多少次视频聊天了。她还把班上许多学生的照片都存在了QQ空间里,以便远在外地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一解相思之苦。     针对学生的心理,她平等对待全班每一位学生,遵守“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学生。课堂上她是“导演”,是“指挥官”,课外她则是“慈母”。曾有一位名叫王五五的学生,经常迟到,有时候还旷课,上课时又爱走神,常打瞌睡,经过多次批评教育仍不见成效。这样的学习表现陈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陈芳经过多方打探才了解到,原来王五五因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与年迈多病的爷爷相依为命,因此思想上有负担,逆反心理使然。从此,陈芳努力给予王五五更多的照顾,为王五五申请了特困生助学金,还常常在放学时给王五五“开小灶”,慢慢的,孩子的学习上去了,脸上多了纯真的笑容。     全心付出  婚车开进校园迎娶新娘     陈芳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更不早退。2009年结婚的时候,本可以请一周的婚假,但她一天见不到学生心里就像吊着块大石头。“结婚那天上午,家里已宾客满屋,可陈芳仍然在学校上课,婚车停在学校门口,她硬是上完最后一节课才急匆匆跑上婚车。”。“我觉得那一天很美好,很多学生出来送我。”陈芳的丈夫总说她“傻”,但在身后全力支持陈芳的工作。陈芳说:“我是傻人有傻福吧!”     就因为一句“我放心不下我的学生”,陈芳在怀孕期间,有妊娠反应,但她从不请假,坚持上班。临产当天,她感到身体不适,但她仍然坚强地走进教室。次日,她的女儿呱呱落地,才2.3公斤。     14年来,她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结婚当天和分娩的最后时刻,她的时间仍然献给了挚爱的学生。她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成绩显著,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援教教师”,光荣入选“敬业奉献好人”名单,荣登“中国好人榜”。     (本报记者 齐小龙 见习记者 任晓莉 文/图)  

上一篇:木雕技艺传承
下一篇:把荒洲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