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老姚的“土味情话”

时间:2020-09-20 03:23 浏览:

  第五采访组 邓仕敏 吴淑兰 蔡文逸   “辛勤教学二十年,转行养殖马加鞭。从此安居生财旺,合待兴家筑梦园。”谁能想到,这首“打油诗”出自一位贫困户之手。上饶经开区兴园街道办板桥村的老姚,即便整日与鸡鸭为伍,心里仍旧住着“诗和远方”。

  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两侧是成片的田地和树木,经过雨水冲刷后,叶片显得更加透亮,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的板桥处处诉说着绿意盎然。7月10日下午,在上饶经开区兴园街道板桥村一处被果树包裹的斜坡上,记者见到了老姚,个子不高、腿脚不便的他正蹲在家后面的砖房里捡拾鸡蛋。

  老姚,全名姚盛宽,是盛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6岁丧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右腿残疾的老姚酷爱读书,高中毕业后在村完小当代课老师。“我的妻子也是聋哑人,成家后生了两个儿子,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了。”2015年,老姚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甘贫困的他,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萌生了搞养殖业的念头。

  说办就办,老姚东拼西凑了10万元,着手生态养殖。可“门外汉”老姚不懂得家禽防疫知识,第一年就因鸡鸭生病亏了2万多元。当时,他有点灰心,向驻村第一书记程志坚反映。程志坚了解情况后为他请来了专家,一对一、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与经验,还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就业贷款。之后,老姚到上饶市孵化中心培训了半个月,空闲之余就看看家禽养殖方面的专业书籍。“我家周围都是山林果树,生态环境很好,鸡鸭又是散养的,不愁销路。”经过一年多努力,老姚的收入不断增加,于2016年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说起养鸡鸭,老姚有一套自己的“号令”。起初到了中午时分,他会拿起铜锣一敲,山上的鸡鸭便会从山上飞奔而下跑回家来吃食。随着与鸡鸭“关系”日益密切,他又改用吹哨子的方法来召集鸡鸭。如今,他只要用嘴呼一呼,鸡鸭就会回来,这让老姚省了不少心。除了鸡鸭养殖外,老姚还与人合伙养了200多尾草鱼,加上产业扶贫、低保和残疾人补助等,一年有近6万元收入。    

  老姚的合作社还为残疾人提供了6个岗位,是上饶经开区残疾人就业基地。今年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老姚没有扩大养殖规模,下半年他准备增加1000羽鸡苗、100羽本地番鸭和100羽本地鹅进行综合养殖。

  “哦啰啰,哦啰啰——”到了傍晚时分,老姚站在自家门前,又呼起了他的“伙伴们”,声音穿透山林,清彻而悠扬……